国际能源署(IEA)于今年3月发布了《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该报告是国际能源署对《巴黎协定》首次评估的一部分。报告包括了能源排放、工业排放及能源相关的甲烷及氧化亚氮排放,比较完整估算了2022年全球与能源及工业过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文主要从行业排放角度解读报告中不同行业及排放源的年度排放情况、与往年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图 1:全球二氧化碳年度排放1900-2022(能源燃烧及工业过程排放)
来源:IEA, Licence:CC BY 4.
报告核心结论包括:
2022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燃烧及工业过程)年增长0.9%,比2021年增长3.21亿吨,达到368亿吨新高;
2022全球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增幅低于之前对能源危机引起的高排放预期;
202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远低于3.2%的全球平均GDP增速;
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增加避免了约5.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表 1全球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及增长情况 2018-2022(能源燃烧及工业过程排放)
数据来源:IEA
报告重点从能源燃烧(主要包括发电及交通)的排放及工业排放两个角度总结了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总体来说,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增加了1.3%,4.23亿吨; 工业过程的排放同比减少了1.7%, 1.02亿吨。能源燃烧的增加部分远超了工业排放的减少部分,造成了2022全年碳排放的净增长(3.21亿吨)。2022年能源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恢复了2021年被疫情打破的连续9年的下降趋势,其中,发电领域的碳排放强度下降2%,下降程度较过去10年(2012-2021)平均水平稍差。
从部门角度,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显著的部门是发电及供热,增幅达1.8%,共增加排放2.61亿吨。全球发电及供热总排放达146亿吨,是该部门排放的历史最高值。从结构来看,来源于燃煤发电及供热的排放量增加了2.24亿吨,该增量占发电及供热二氧化碳排放总增量的85.8% ,占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总增量的69.8% ,是能源领域最主要的新增排放来源。如果不是受益于新能源发电的大幅增长(2022新增新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球新增发电量的90%),煤炭发电的排放增长将会比现有水平更为显著。相对煤电碳排放,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没有出现明细增长,总体水平与2021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核电停运也间接造成了2022年排放的增长,约有5500万吨新增排放是因缺水引起的核电厂停运而间接产生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极端天气引起的供热和制冷需求激增对排放的增长贡献显著。约有6000万吨的排放增长来自供热及制冷需求的增长,占全球能源相关排放增长量的近20%。
相对于能源部门,交通部门整体排放增长2.1%,约1.37亿吨。如果不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该数据还将增加1300万吨。
图 2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 2021-2022
来源:IEA, Licence:CC BY 4.0
从燃料来源角度,在俄乌冲突引发的燃煤替代天然气趋势影响下,来自天然气的排放降低了1.6%(1.18亿吨)。但源于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则增长了1.6%(2.43亿吨)。该增长水平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水平,使来源于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155亿吨的历史新高。煤炭排放的增加量远远抵消了天然气排放的减少量。这一方面是由于煤炭部分替代天然气作为发电及供热燃料,另一方面也是由极端天气引发的供热及制冷,尤其是夏季制冷需求激增引起的。同时,来自石油的排放增长更是超过了煤炭,增长量达2.6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5%,石油总排放量达112亿吨。石油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航空业在疫情后复苏,约一半的石油排放增长来自航空业的恢复。
图 3燃料来源角度的全球碳排放变化 2015-2022,与2019年水平对比
来源:IEA, Licence:CC BY 4.0
与能源行业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22年出现了下降,排放水平较2021年降低了1.7%,工业总排放量降低至92亿吨。中国2022年工业排放降低了1.16亿吨,是全球工业过程排放下降量的主要贡献方。根据IEA的分析,中国工业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建筑活动减少以及新冠疫情期间严格的控制措施导致的中国工业和运输相关排放量减少。
除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报告还提到来自能源燃烧、泄漏和排放的甲烷增长约1.35亿吨,甲烷总排放量达40亿吨。其来源大部分是来自内陆石油及天然气作业和蒸汽煤(steam coal)的生产。
附:报告下载链接(请将以下链接粘贴到浏览器打开):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3c8fa115-35c4-4474-b237-1b00424c8844/CO2Emissionsin2022.pdf
感谢尹明对本文的支持。
版权所有:山西晫越瓦斯研究中心 备案号:晋ICP备2023001691号-1 技术支持:山西龙采科技